步骤流程
(1) 准备好要做的曲子的mp3文件,转换好格式,etc…(反正各种准备工作做好)
(2) 初步测定bpm,使用什么软件都可以,在这里用的是大家都用的MixMeister BPM Analyzer
以猫猫的作品 Clannd AS ed – TORCH 为例子
如图,测定到的BPM为127.35,我们把这个数记下来。
(3) 打开cooledit(或者audition)
然后打开歌曲的mp3文件
(4) 打开以后,首先在下边的时间计数器上边单击右键选择 beat and bars
然后,选edit tempo…
在打开的窗口中把刚才测出的BPM填进去
(5) 放大波形显示,觉得差不多就行,然后,嗯,这是关键的一步,选择“查看”菜单下边的“光谱显示”
然后可以看到波形显示为一大堆红色的图案,在这里猫猫不解释这个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只需要注意到图案中明显的“亮点”和“亮线”,这些地方便是重音出现的地方,清晰明了。图中箭头所指向的地方左边的为一个水晶音的位置,竖直的箭头指的是一个节奏点,也可以说是鼓点
(6) 下边的工作就是把下边的标尺和上边的“亮点”对齐,这样的话BPM就能测定准确了,将光标停放在如上图横箭头所指示的位置,然后再次打开“Bars and Beats”窗口,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Reset 1:1 to cursor”,点了以后效果应该如下图所示:
(7) 然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播放,然后随时检查下边的标尺是否与上方的图案保持同步
修正的方法遵循以下原则:如果标尺的标记位于图案的前方,那么就要适当的减小BPM的数值;反之,标尺如果落后于图案,那么就要适当的加大BPM的数值。比如:
以127.35的BPM标尺播放到第38小节第四拍,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黄色三角对应的节拍点和标尺产生了偏差,说明我们软件测出的BPM是有偏差的,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修正,比如改为127.41:
好的,看来运气不错,基本上是对上了。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多选几个间隔比较大的地方来检查,以修正BPM
(8) 修正完了BPM,我们就要进行对音了。虽然依照KF提供的方法,对音基本上可以达到精确,但是如果对BMSE里边128线的FREE对音觉得手头上不是很稳当的话,那么我觉得完全可以这么做:
回到开头,找一个精确的时间点,比如图示的0:3.00,然后……
shift+home,然后delete,保存。这样以来,曲子就是从相对位置0:3.00开始的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操作过后,标尺会改变,因为标尺是按照文件开始的相对位置计算的。这个改变不要在意就是了,只要记下删除前的光标位置就可以了。
(9) 相应的,在BMSE里添加歌曲的时候,选择相应的位置来填写音符:
然后剩下的事情就是编写NOTE的事情了,已经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压音的问题了。而且,对于中途由于曲子演奏的问题而偏离的note,在理论上都可以通过cooledit很直观的观察出来,并作出直接的调整。
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对于变化BPM歌曲的分段测定。其实基本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Beats and bars”窗口里的“Reset 1:1 to Cursor”可以随意的使用,所以在发现BPM有变化的时候,将1:1,也是1小节1拍设定到变化的开始,通过简单的比较和微调BPM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一定阶段上的完美的重新对音;或者,也可以使用窗口里边的那个extract功能,也就是说cooledit能够在选定的范围内自动提取并测定BPM,于是说只要有变化,都可以分段的用这个方法对齐,然后不断的通过重置1:1.0的位置来分段进行验证。在此由于篇幅问题猫猫就不举例子来说明了,而且一般用到这样的技术的时候都是属于BMS制作的中高级阶段,作者应该会很容易理解具体来怎么做,所以就不再啰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