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贝里奇娜 发表于 2020-4-18 01:25

论“手感”

【全文转自浆糊论坛,不代表本人观点】
【本文作者:淘儿树】
【原文链接:http://bbs.rohome.net/viewthread.php?tid=1204479&pid=13198389&page=1&extra=page%3D1#pid13198389】




其实就目前而言,论坛的教程贴已比较完善:基础教程里缺个iBMSC的详细应用,进阶教程中少个关于手感的讨论。然由于教程未更新已有时日,感觉补充点新的内容也是有必要的。本帖就侧重谱面手感简略谈谈BMS制作的一些注意点。

本栏目之前最后一个教程贴,也就是Bombtrack关于抓音的探讨,已然是谱面制作中一块较为深入的内容。本文既然接其之后,必然涉及到一些仅适合制作方面已完全上手的BMSer,初学者不易也无需过多考虑的细节。因此,请各位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地阅读和思考。

手感的定义

在文章开始之前有必要澄清本文论述的主题,即什么是手感?手感,顾名思义,就是弹奏note时手指,包括整个手部动作的感觉,其多是一种触感。不少人提到手感就把它等同于一种程度,始终以“好”或者“不好”来诠释手感。其实手感不仅是一种程度,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内容,一项组成BMS精髓不可或缺的内容。一个BMS,它弹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乱键对体能的考验?是硬派note打击感的爆发?是旋律的流淌抑或鼓点的循环?是平衡饱满还是左右互动?这些内容,都是一个谱面与音乐交相呼应的核心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带来音乐本身都无法表达的延伸感,这就是谱面之为谱面的魅力,不只是种纯粹的娱乐。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本文讨论的手感属于一般意义上笼统的手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擅长类型,擅长的手感自然好一些,反之则差一些,这些因素不会在文章里被特别对待。一些ET玩家兴许长期有意练习一些卡手的键位和键型,因而不会觉得它们卡手,这种因素同样会被排除在外。成为优秀noter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从玩家个人、娱乐的性质转变为noter大众、综合的眼光和思维,首要考虑的是最普遍最有说服力的情况,之后才是针对非普适情形的量身定做。

手感对种种因素的依赖性——你的表达初衷是否明确?

手感不是个独立的概念,它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提到这个,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排列。诚然,排列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手指的舒适度,自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感。然而,光有好的排列是否就能有漂亮的手感了呢?如果手感仅仅由手部动作决定,那么一段手感优秀的note,去掉音乐来弹奏,手感是否还能保持同样的水平?对于有经验的noter来说,一些给手感加分的排列套路想必已是驾轻就熟,甚至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然而做一段曲子,难道仅仅是在压音的基础上将这些固定的优秀排列直接复制?那样做出来的谱子必然是千篇一律,弹起来违和感强。很显然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很多,有时候牺牲一些看似完美的排列,手感可能会更好。

一系列独立且完全落在左手键位的小米,如果放在一首节奏感强的曲子里,手感不用说一定很糟糕,明显失衡且带动不了打击感。但如果这段排列用在一首抒情钢琴曲作为一段渐渐淡出的旋律呢?说不定就做出了特别的手感,将黯淡的音乐给强化和凸显了,反而带动了情感,这里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就是,虽然排列一样导致手指动作一样,在打击乐中你弹起来会觉得局促和不舒服,而放在抒情曲中就可能感觉很自然和舒适。因为弹奏前者时,你的手一般处于高度紧张的“敲击”状态,碰到这种“软绵绵”的排列会感觉莫名其妙,没有一个整体性,姿势不对甚至可能miss;而在抒情曲弹奏过程中,你的手一般处于放松的“轻按”状态,当遇到这些note,也就惯性地弹过去了。所以说,即便是同样的排列,当曲子所要表达的内容不同时,手感可能截然不同。这也就提示大家一点:

在开始一段制作之前,首先问自己,我想表达怎样一种弹奏的感觉和体验?如同抓音来选择性表达特定的音色一样,手感的选择同样需要预先估计。这段note配上相应的音乐,我是要体现一种弹奏时的顺畅不卡手?一种强烈的打击感?一种试炼性质的挑战?如果是顺手路线,那该是楼梯般的弹奏型,还是左右切换的冲击型?是各个手指自由活动还是限制其中一部分,使得剩下的手指更容易定位相应的note?(这里顺便一提,有些人认为自由至上,用一些长条限制某些手指的活动则视为手感下降,其实不然。不少情形下,当部分手指被“定”在键盘上时,反而有助于其他手指迅速地找到并按下其他键位,节奏感也可能增强。这与整个手的位置和姿势有关。)这个步骤,其实属于抓音、选择键型和后期排列中一个很关键的部分,经常在观念上被noter们忽略,而事实上好的noter无不在潜意识中做着这项工作。

当表达的初衷确定下来以后,键型、排列,甚至抓音,一般就有了相对明确的方向,出现排列失误导致手感下降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手感处理的注意点

手感处理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其中包含不少细节成分,这里概括一下,整理成较为突出的几大块。

1. 平衡

这属于最为明显,又最为表面的东西。平衡分多种,其中在手感方面排首位的无疑是键位平衡,即每个手指的运动都要照顾周全。最简单的,如果note长时间堆砌在部分键位,甚至是单手键位,手感就会因失衡而变得糟糕,其表现不仅是部分手指太累,甚至让你感觉重心不稳,弹完一首歌感觉闷得慌,十分不舒服。有时候限于曲子本身,或者出于一些动机,部分段落不免出现一些小失衡的状况,这时就要想办法在适当的时机予以调整,避免长时间导致手感不适。这里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部分玩家可能有事没事喜欢玩点“反”键面条。哪天找首你刚能弹下来的“反”谱,将其中一列note完全去掉,自己试试看还能不能过。我想,如果去掉的这一列是食指或中指,往往比加上这一列还难pass。这就是note不平衡的后果,note少,却卡手,手感会很奇怪。
同理,有些作品一只手全是面条而另一只手全是米粒,或者面条、连点等过多出现在同一键位上,这些都值得注意,如果不是有意保持一种严谨、清晰的思路,往往就是无意间跟着自己的喜好走,从而导致note失衡。

且看下面这张截图: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1_zps1r1ymh3r.png

本图中左边三列note属于一些优秀noter经常使用的键型排列,即便不照抄也喜欢弄个“神似”,其特点就是排列美观,且即便在高BPM下手感仍属上乘。如何做到这一点?主要在于这种排列很好地结合了简单的手指运动和恰到时机的键位平衡。你看它的主体是食指和中指的121切换,这本就属于正常人类比较容易做到手指运动。但如果长时间一成不变地作这种切换,手指和眼睛很容易疲劳,从而导致节奏的缺失,于是这段排列每隔4个note就将一个中指蓝键平移到无名指白键以平衡手感,于是弹起来轻松而不倦怠,属于最好的弹奏体验之一。同时,每4个note一般对应一个重拍,放在外白键也比较有打击感。但同时看右边三列note,从手感来讲效果要逊色不少。虽然貌似也平均了键位,但对应的手指运动却变为高难度协调,白键的分配非但没能起到分担平衡的作用,反而成了协调键型的一部分,难度陡然上升。这两个例子对比起来自然简单,但碰到复杂的键型和排列如何甄选,需要靠丰富的弹奏经验和不厌其烦的测试。继续说右边的这三列note,如果单独放置在谱面中可能会卡手,但要是我们把它完美地平衡一番,将其镜像后复制到左手,两手同时弹奏,想象一下,是不是舒服多了?平衡的功效在此体现。

*空格(黄键)

众所周知,o2属于7K音游,也就是note总共可排七列,势必导致正中间那个键位处于尴尬而特殊的地位。现今几乎所有o2玩家都会把中间的黄键设置为空格,然后动用拇指,这就牵涉到左手按空格和右手按空格的问题。也就是说,空格的存在使得o2的7键分布相对手部运动来说是不平衡的,对空格键(黄键)处理妥善与否,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手感的平衡。

请看下图: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2_zps0vqp56sz.png

这幅图中的排列内容虽然简单,却也是个不错的意象,配上一定的变速,可以很有rock的味道:)且问:该排列从手感平衡角度来说,适合左手空格还是右手空格?答案自然是左手了。如果一个右手空格玩家弹奏这段note,第一根面条松手的同时左手只负责按最左边一个键,而右手却要按空格键、最右边的键,外加另一根面条,很显然在这个瞬间,左右手的弹奏感觉是不平衡的。反之如果是左手按空格的玩家,自己分析一下就知道会舒服很多。当然以此判断手感高低尚属片面,毕竟平衡感也只是手感一方面。就这个例子来讲,说不定不平衡的手感还带出更强烈的打击感来了呢。细节处需要自己多加感受。

2. BPM

曲子BPM高低对手感有影响,这点我想毋庸置疑。然而多数玩家和noter对此或多或少都有些片面的认识,觉得BPM越高手感越难控制,反之则越容易把持。在高BPM下制作,手感方面的确需要多加小心,然而如果一味认为BPM低就容易控制手感,这是不正确的。且看下图这个例子: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3_zpsmbwxck3w.png

这段排列与第一张图中左三列的排列类似,只是主体变成了无名指和中指的121切换,其手感就下降了很多,尤其想象一下这段由16分音组成的排列在高BPM下不断循环,简直要人命。然而,如果在低BPM下呢?设想如果BPM在90-100之间,其弹奏效果就类似高BPM下的8分音,经对众多作品的测试,其手感相当突出,最大的亮点就是用单个键位做出了意想不到的打击感,与我们通常想象的多键冲击型(甚至还配上变速)打击感截然不同。试问: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段排列在高BPM下手感差劲,主要原因就是整体的无名指、中指切换属于一般人不太适应的手指运动,其表现是弹起来往往十分用力,很不轻松。而这种“非主流”的手指运动一旦降低速度就有了绝对优势:原本中指和无名指所费的力气化成了一次次有力度的敲击,而由于BPM降低又不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简直全盘逆转,将卡手键位转变为节奏强化,可见BPM是多么神奇的一个东西。很显然,如果低BPM还采用高BPM下过于顺手的键型,其打击感就被大大削弱了。很多BPM低的曲子,包括不少抒情曲,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弹着睡着,原因就是毫无手感。还记得一开始对手感的定义吗?手感手感,手要有感觉、有内容。如果弹下来顺手到连感觉都没了,那么这个作品很可能是失败的。所以,要把一首低BPM抒情曲做出漂亮的手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在变化方面的要求可能远高于快曲。

下图是另一个相似的例子: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4_zps8ape8ekw.png

这种16分note的排列在高BPM下叫做“裤衩”切换,简直恶心到极点。然而如果在低BPM下或是做成8分note,相信很多优秀note也喜欢用它们来表示单手鼓点的强弱音吧:)

3. Note走势与对应的手指运动

这算是很深入的内容了,更多是一种意识层面的领会,并非用文字可以说得清楚透彻。这里我举些例子分析,大家领会精神,知道往哪个方向思考即可。

首先回到本文第一张图: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1_zps1r1ymh3r.png

如果从note走势分析左右两种排列,左边虽然涉及3个键位,但充其量属于食指和无名指的切换,本身就属于简单的键型,其中一部分无名指键位换成了中指键位,反而使得整体更为顺手。而右边的排列不用说,是从右到左再到右的类型,3键位的循环局限在单手这么个狭小的周期和空间里,可谓困难重重。再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5_zpsjv861ciy.png

该排列涉及到4个键位,但分析下来只是左右手的简单切换,除了节奏难控制点,跟上图左侧的排列无明显区别,而远远容易于上图右侧的排列。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所谓note走势,看的是走势而非分布,往往需要观察一个整体。

好,既然对概念有了个基本了解,下面具体分析一个例子: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6_zps05ztjimk.png

如果我有一段note,其中左手键位压伴奏和鼓点,右手键位压主旋律,试问我是把左手伴奏的4个16分音排成如左图那样手感好,还是如右图那样?

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如果排成像右图那样,note大有往右延伸的趋势,弹起来会感觉伴奏和鼓点快要融进右手的主旋律,有种不确定性,手感会比较奇怪;左图的排列则很分明,弹起来可以放心大胆。下图这个例子也很类似: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7_zps2ozjcjja.png

如果是左手键位,左图的排列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弹起来有重心,而右图则给人一种不确定性,如就此打住,后续没有进一步走势的变化,则会给人一种略不舒服的感觉。

回到讨论BPM时谈到的所谓“顺手”排列的辩证性。假如一个曲子,BPM比较低,但也没有低到楼梯可以一个个键准确按过去的程度(这个界限对我自己而言差不多是125-130吧,因人而异),给你音调逐渐升高的7个音,你会排成单调的从左往右式楼梯吗?这么排自然可以,最顺手,但手感绝对不会是最好的。原因很简单:它的走势太单一,简单到根本不用去理解,弹奏时很容易“刷”一下过去,然后发现按得比实际速度快很多,打击感自然也是没有。但如果变通一下,排成下面这种类型呢?
http://i1159.photobucket.com/albums/p637/Johney_Kamen/8_zpslvftxbun.png


这样手感就会好很多,因为note走势复杂了,两个拐点起到了强调作用,手指自然会加大力度和准度,这与之前那个无名指和中指在低BPM下切换简直如出一辙。说到这个,想起曾经玩过的某作品,noter为了在面海段降低难度,将“窟窿”大多排成了单调的楼梯,还有意将高密度的音色降成低格线,其结果却适得其反,使得节奏很不容易控制,手指都不知该怎么动了。显然,在面海这种高难度键型中,一点点小的手感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较明显的弹奏不适。

关于note走势和手指运动,其实并没有一个很客观的评定标准。平时做BMS,一边放note一边要去想象,手指尽可能多在键盘上模拟按键感觉,时间长了自然也就有了经验。

4. 关于手感的“强调”

文章至此已将手感的“强调”单独拿出来说了两回,可见其作为手感控制之技巧,在BMS制作中是多么不可或缺。所谓强调,不仅是为了突出一种键型、一种排列所对应的一种手感,也不只是将一些声音进行“高亮”处理以增进理解,同时也是对疲劳带来的手感缺失之良好抑制。试想,假使为了突出一段强劲的鼓点而大量使用连续不间断的左右手互拍键位,你弹前几次甚至十几次切换还能很有感觉,充分体会一种爆发式打击感,但弹到后面呢?如果连续数十秒持续这样的手指动作,估计到头来连节奏都找不到了,这就是千篇一律而无强调所带来的疲劳感,即使键型排列再好,手感也难以维持。既为“强调”,就要让人感受到一种重心,与其他非重点部分的关系要泾渭分明,若整体混为一谈,则既让人难以领会强调的内容,又会因强调部分与周围难度的落差导致手感的不均衡。

*16分双乱问题

很多人做BMS喜欢往里面堆大量的16分note,其中不乏大段大段的双乱。由于本文不讨论抓音,光就手感来说说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双乱,顾名思义,就是每排有两个note。如果你仔细把文章读到这儿,不难发现每排的两个note一般要分别排在两只手上才能有比较平衡的手感(试想一下若双乱时不时有两个键全都落在单手键位,手感平衡方面简直可怕),除非有意做成两只手的切换(左手一排双键,紧接着右手一排双键,然后又是左手一排双键),这种排列一般强调爆发型鼓点,我想很少有人没事到处用这种排列吧?好,既然一般双键要分布在两只手上,每只手都要不间断地弹奏连续的16分音,试问:你能在3个或4个键位中排出多少手感漂亮的16分音?更别说两只手上的note还得结合在一起了。所以但凡多个小节连续用双乱的,不是单手有限的好排列不断重复,就是整体手感一团糟(什么?有人说双乱早练出技术了?请回到文章开头,我早已说过这种情况不予考虑。本文仅讨论客观的手感。)所以,如果要用连续的乱键,请多加变通。双乱不易控制,而根据鼓点强弱分配的单键-双键-单键-三键-单键……式乱键就容易上手多了,变化的空间也比纯粹的双乱大很多。

关于手感的测试

说了这么多,对于手感总要有个检验吧?这里列举两种相对客观的测试方法。

1.
除去一些极端的段落,如秒杀,浮云段和加速段等,一个手感优秀的作品,其难度的过渡一般是比较平滑的。即使每个逻辑段落由于做法不同,难度可能会参差不齐,但整体会有个比较完美的统一。这就导致水平低于其难度要求的玩家难以pass,而水平高于其难度要求的玩家失误率很容易降低,甚至接近AC。由于整体难度过渡自然,你如果弹奏水平达不到就意味着整个曲子基本都弹不下来,自然pass不能;而反之你的水平高于其难度水平,就说明曲子几乎每一处你都能得心应手,自然也就很容易压bad和miss了。一个手感逊色的作品,其难度分布会很不均匀,有时候甚至每小节都由于手感缺陷而出现难度的瞬起瞬落。这样的作品,即使其pass难度很低,高手也未必容易AC,因为它难度骤升的部分可能超出高手的AC范围,而且卡手键位不断出现,想必即便是高手也会感到厌倦吧?所以某种意义上讲,国服赤信号的结尾段,如果不把它作为秒杀,其手感方面算是失败的。就算是成功把它AC的高手,有哪个不是苦练相似的键型才实现的?

2.
有些人会说方法1不够准确,因为一些键型,如点面等,其水平发挥往往是不稳定的(话说一个点面泛滥的谱子还谈得上真正意义的好手感?)那么这里还有另一个方法,那就是在苛刻的条件下测试手感。比如用一天的前几次弹奏来测试,这时手还没热起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弹奏一个谱子,其结果与热手后弹奏无明显差别,good也几乎不见多,这样的谱子手感多半是很优秀的。我个人的习惯是把笔记本放在大腿上弹奏(貌似是个梗),也算是比较苛刻的外在条件,所以对手感的起伏也比较敏感。总之,如果你做的BMS非要在状态好的时候才能弹得比较舒畅和爽快,就要思索是否在手感方面没有完全处理到位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讨论的核心是手感,而手感终究只是BMS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以手感为上。文中提到的种种观点和方法,没必要死守着不放,关键时刻懂得变通,以大局为重,才是明智之举。

本文到此已是尾声,然而BMS之路漫无边际。愿noter们淡然,共勉。

坚持住别抽筋 发表于 2020-6-9 00:56

娜神出品必属精品,先赞后看已成习惯

t12124242 发表于 2020-10-10 16:10

大神有空发个   工具的链接   萌新想试试 做曲

t12124242 发表于 2020-10-10 16:24

我到了    风压的小狼窝里找到的 链接跑那里去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手感”